在建筑施工、桥梁架设等工程现场,吊装作业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然而,当暴雨倾盆、狂风呼啸、大雪纷飞等极端天气来袭时,吊装作业还能否照常进行?很多人对此心存疑惑,甚至因不了解气象红线标准,贸然作业引发严重事故。接下来,我们将深入探讨极端天气与吊装作业的关系,揭开鲜为人知的气象红线标准,为你带来科学且实用的应对之策!
一、极端天气对吊装作业的致命威胁
(一)大风天气:吊臂失控的“隐形杀手”
大风是吊装作业在极端天气中面临的最大威胁之一。当强风呼啸而过,作用在吊臂和吊物上的侧向力会急剧增大。根据力学原理,风速每增加一级,作用在物体上的风力呈指数级增长。在 6 级风(风速 10.8 - 13.8m/s)环境下,吊装中的重物就会出现明显晃动,操作人员难以精准控制吊物的位置和姿态;一旦风力达到 8 级(风速 17.2 - 20.7m/s)及以上,普通吊车的稳定性将受到严重挑战,吊臂可能被强风“吹偏”,甚至发生折臂、倾翻事故。例如,在某次桥梁施工中,因未及时停止吊装作业,8 级大风致使塔吊失控,吊臂撞击到已建成的桥墩,造成桥墩受损、设备严重毁坏,直接经济损失高达数百万元。
(二)暴雨天气:地面塌陷与视线受阻的双重危机
暴雨倾盆而下,会使地面土壤含水量饱和,承载能力大幅下降。对于依靠支腿支撑的吊车而言,原本坚实的地面可能在暴雨后变得松软泥泞,导致支腿下陷,吊车稳定性丧失,进而引发侧翻事故。同时,暴雨还会严重影响操作人员的视线,雨水模糊视线、积水反射光线,使得操作人员难以准确判断吊物的位置、高度以及与周边障碍物的距离。在某建筑工地,一场暴雨突袭时,操作人员因视线受阻,未能准确判断吊物与脚手架的距离,导致吊物撞击脚手架,造成脚手架坍塌,多名工人受伤。
(三)雷电天气:瞬间致命的电击风险
雷电天气下,吊装设备的金属结构如同“引雷针”。吊车的吊臂、钢丝绳等金属部件在雷电场中极易成为雷电的传导路径。一旦遭遇雷击,强大的雷电流瞬间通过设备,不仅会对吊车的电气系统、电子设备造成毁灭性损坏,还会危及操作人员的生命安全。据统计,在雷电天气违规进行吊装作业的案例中,因雷击导致设备损坏和人员伤亡的比例高达 70%以上。而且,雷电产生的电磁脉冲还可能干扰吊车的控制系统,使设备出现异常动作,引发不可预测的危险。
(四)暴雪与大雾天气:设备故障与操作失误的温床
暴雪天气中,积雪会覆盖吊车的操作面板、制动系统等关键部位,导致制动失灵、操作卡顿等问题。同时,积雪和冰冻还会增加吊物的重量,超出吊车的额定载荷,带来安全隐患。大雾天气则会使能见度急剧降低,在一些能见度不足 10 米的大雾环境中,操作人员根本无法看清吊物和周围环境,只能凭借经验盲目操作,大大增加了碰撞、坠落等事故发生的概率。
二、必须牢记的气象红线标准
(一)风速限制标准
根据国家相关安全规范和行业标准,一般情况下,当风速达到 6 级(风速 10.8m/s)时,应停止露天吊装作业。对于大型、精密的吊装设备,如超大型履带式起重机、塔式起重机等,在风速达到 5 级(风速 8.0m/s)时,就必须停止作业。这是因为大型设备的受风面积大,更容易受到风力影响,提前停止作业能最大程度保障设备和人员安全。此外,在沿海地区或风口地段,由于风力变化更为复杂,应根据当地气象部门的实时预警,适当降低风速停止作业标准。
(二)降雨量与积水深度标准
当出现暴雨预警,且降雨量在 1 小时内超过 30 毫米,或者地面积水深度超过 20 厘米时,应立即停止吊装作业。这是因为持续的暴雨和较深的积水会严重影响地面承载能力和吊车的行驶稳定性。同时,积水还可能进入吊车的发动机、液压系统等部位,造成设备损坏。在实际操作中,施工单位应安排专人实时监测降雨量和积水情况,一旦达到红线标准,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停止作业并将设备转移至安全地带。
(三)雷电预警与防范标准
当气象部门发布雷电黄色预警(6 小时内可能发生雷电活动)时,应做好吊装设备的防雷措施,如安装临时避雷针、检查设备接地装置等;当发布雷电橙色预警(2 小时内发生雷电活动可能性很大)或红色预警(2 小时内发生雷电活动可能性非常大)时,必须立即停止所有吊装作业,切断设备电源,将操作人员撤离至安全的室内场所。此外,在雷电天气过后,还需对设备进行全面检查,确认无故障后方可重新投入使用。
(四)大雾能见度标准
当大雾导致能见度低于 50 米时,应停止吊装作业。对于一些对精度要求极高的吊装任务,如精密设备安装,能见度低于 100 米就应停止作业。在大雾天气中,即使能见度高于停止作业标准,也应采取增设警示标志、降低吊装速度等措施,确保作业安全。
三、极端天气下的安全应对之策
(一)密切关注气象预警
施工单位应与当地气象部门建立密切联系,通过气象网站、手机 APP、短信预警等多种渠道,实时获取准确的气象信息。安排专人负责气象预警的接收和传达工作,一旦收到极端天气预警,立即通知相关部门和作业人员,提前做好应对准备。同时,建立气象预警响应机制,根据不同的预警级别,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确保在极端天气来临前,能够及时、有效地采取措施保障人员和设备安全。
(二)做好设备防护与加固
在极端天气来临前,对吊装设备进行全面的检查和防护。加固吊车的支腿,在支腿下方垫上钢板、枕木等,增加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提高稳定性;用防雨布、防护罩等对设备的电气系统、操作面板等部位进行遮盖防护,防止雨水、积雪侵入;对于塔吊等高耸设备,检查并加固附着装置,确保在大风天气下设备不会发生倾斜、倒塌。此外,还应定期对设备的防雷、接地装置进行检测和维护,确保其在雷电天气中能够正常发挥作用。
(三)加强人员培训与应急演练
对吊装作业人员进行极端天气安全作业培训,使其熟悉各种气象红线标准和极端天气下的安全操作规范。培训内容包括极端天气对吊装作业的危害、如何识别气象预警信号、紧急情况下的避险措施等。同时,定期组织极端天气应急演练,模拟大风、暴雨、雷电等不同场景下的突发情况,让作业人员在实践中掌握应急处置流程和方法,提高应急反应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通过培训和演练,使作业人员深刻认识到极端天气的危险性,自觉遵守安全规定,避免冒险作业。
极端天气下进行吊装作业犹如“走钢丝”,危险重重。牢记气象红线标准,做好安全应对措施,是保障生命财产安全的关键。无论是施工单位还是作业人员,都应高度重视极端天气对吊装作业的影响,切不可心存侥幸。只有严格遵守标准,科学应对,才能在极端天气中守住安全底线,避免悲剧发生!